“村贊”互聯網+鄉村振興體系總覽
鄉村振興是綜合性系統化工程,需要連接和整合各方面資源匯集在一起形成合力,共同推進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業經濟發展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、人口快速流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,需順應當前群眾“在手機上不在村上”的特點,充分發揮“互聯網 ”的優勢打破物理空間限制,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建設,將市縣鎮村政企商農匯集在一起,實現政府引領、社會協同、公眾參與、城鄉融合的“互聯網 ”模式,抓住網絡化、智能化帶來的新機遇,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,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、地方經濟發展、社會管理、便民服務規范化、信息化,將大數據作為撬動市縣鎮村發展、組織管理、社會治理和產業振興的重要杠桿,打造符合地方特點的信息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,引導智慧黨建、智慧技術、智慧產業、智慧人文、智慧服務、智慧生活向農村延伸,構建市縣鎮村多級聯動體系,以信息流帶動人流、商流、物流、資金流,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,讓廣大農民群眾有更多、更直接、更實在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村贊體系的設計理念與“鄉村振興戰略“的總要求高度契合,核心概括為兩個方面:一是社會治理,二是經濟發展。在社會治理方面:針對當前群眾“在群里不在村里”的特點,運用互聯網、大數據的手段,促進管理數據化、服務在線化、經營網絡化,改進聯系群眾、服務群眾、管理群眾、掌握社情民意的方式,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;在經濟發展方面:針對地方經濟相對分散規模較小的實際情況,通過互聯網技術應用,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,聚沙成塔匯集區域力量,以信息流帶動地方區域人流、商流、物流、資金流,推動地方經濟發展。

村贊體系的落地建設是以社區/村為連接點、以鎮-縣-市為面編制成一張信息網,每個村和社區都是聯系群眾、組織群眾、宣傳群眾、凝聚群眾、服務群眾的連接紐帶。區別于傳統模式習慣于從上往下的管理,互聯網時代需要從下而上主動參與的意愿,通過移動互聯網聯系和觸達廣大群眾,實現“走進基層、匯集民聲,多級聯動、互聯互通、整合資源、發展經濟,村民自治、共建和諧”!
通過幾年來的技術研發和項目積累,我們已擁有以“村贊”為核心品牌的、體系完整的、且均有實際成功落地應用案例的、面向鄉村振興的系統化互聯網平臺產品,共包含4大體系18項產品,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定制和分步實施:


“村贊”互聯網 鄉村振興體系的互聯網軟件產品,均是基于SaaS軟件應用模式,采用公有云私有化部署,可因地制宜滿足各地差異化建設需求。各平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融合,激發交叉使用紅利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可快速助力地方政府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并取得實際成效!其價值可概況為4個貫徹、5個突出、6個轉變:
4個貫徹
(1)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發展思想,提升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,夯實基層政權執政基礎;
(2)貫徹落實黨的關于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體系的安排部署,推進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;
(3)貫徹落實黨的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安排部署,推進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;
(4)貫徹落實黨的大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安排部署,以信息流帶動農村人流、物流、技術流、資金流,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。
5個突出
(1)突出“以人民為中心”,為民、便民、惠民;
(2)突出共建共享共治,喚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識;
(3)突出電子商務,拓展區域經濟,匯集區域力量;
(4)突出基層工作信息化、數據化,提高基層工作效率;
(5)突出大數據價值,讓數據來指導工作。
6個轉變
(1)從等村民來辦事,轉變為送服務到村民的家門口;
(2)從處理突發事件,轉變為及時獲取群眾聲音,防微杜漸;
(3)從費時費力的工作方式,轉變為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模式;
(4)從產品賣不出去,轉變為多渠道多形態的電子商務;
(5)從漠不關心,轉變為積極參與,村民自治,共建和諧;
(6)從行政管理模式,轉變為以大數據驅動基層工作。
實現:政府搭平臺、群眾得實惠、商業可持續的良性可持續發展
達到:基層開展工作離不開、商業運營離不開、群眾生產生活離不開